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, 2017

[短文試寫] 思考人與河流:藍色公路之旅

大河總是滋潤著大地、帶著肥沃的土壤,孕育出豐富 的生物, 也 誕生出一 次 又一 次興盛的人類文明,城市由此誕生,不過為了防洪,人們築了高牆,阻隔了洪患,卻也阻隔了人類與河流的親近。   早在漢人來臨之前,淡水河流域內的人們,即已 利用艋舺 往來於河上;在漢人來了之後河運的價值更是大大的被利用,在清朝統治期間,淡水河無疑為台灣帶來了不少財富,由於商業的興盛,在中上游的部分支流流域成了物資集散的地方,帶動當地的開發,  艋舺、新店、大稻埕等地因此陸續興起; 河水滋潤了盆地,帶來了沃土,農業的興起,使人口開始集中,加速了這裡社會的發展 。   台灣開始工業化之後,人們的生活水準稍微上升了一點,脫離農業的人們不再依戀河水,加上河道的逐漸淤積,淡水河終究是被遺棄了。於是,河邊豎起了一 排排高牆,立起了一 座座煙囪 、橫下了一條條排水管,工廠吸乾每一滴淨水,吐盡每一分廢棄物,人們榨乾了每一寸日積月累的土地精華,倒進了每一方 渾屯汙濁的人為垃圾,最後 ,留下了一條汙濁的淡水河......   如今,終於有些人們發現人類的「忘恩負義」,開始主張環保、親水。 河濱公園的興起、親水公園的興建,原先站在的起點 是好的,但是其真正的效果 真的有出來嗎?河濱公園成了大家的自行車場,看似搏得了大家的喜愛,每年投入大量的經費整治、規劃,但是河依舊只是一旁的風景而已;親水公園起初吸引不少遊客,但是到了現在遊客已削減不少,縱使是有人去的地方,也皆淪落在貪婪商人的虎口之中。河與人,最後還是走到了這一步路,其之間的親近是很難再回來了,縱使有環保和愛好自然人士在一旁站台,也都變成政客手下的棋子,如果沒有老師和這次的遊河,我大概也不會想到這些吧!  

[中文閱讀] 柳宗元如知此境 大概會視播州如天上吧!

(作者:郁永河) (《裨海紀遊.卷中》節錄)   自臺郡至此,計觸暑行二十日,兼馳凡四晝夜,涉大小溪九十有六;若深溝巨壑,峻坡陡崖,馳下如覆、仰上如削者,蓋不可勝數。平原一望,罔非茂草,勁者覆頂,弱者蔽肩,車馳其中,如在地底,草梢割面破項,蚊蚋蒼蠅吮咂肌體,如飢鷹餓虎,撲逐不去。炎日又曝之,項背欲裂,已極人世勞瘁。   既至,草廬中,四壁陶瓦,悉茅為之,四面風入如射,臥恆見天。青草上榻,旋拔旋生。雨至,室中如洪流,一雨過,屐而升榻者凡十日。蟬琴蚓笛,時沸榻下,階前潮汐時至。出戶,草沒肩,古木樛結,不可名狀;惡竹叢生其間,咫尺不能見物。蝮蛇癭項者,夜閣閣鳴枕畔,有時鼾聲如牛,力可吞鹿;小蛇逐人,疾如飛矢,戶閾之外,暮不敢出。海風怒號,萬籟響答,林谷震撼,屋榻欲傾。夜半猿啼,如鬼哭聲,一燈熒熒,與鬼病垂危者聯榻共處。以視子卿絕塞、信國沮洳為何如?柳子厚云:『播州非人所居』;令子厚知有此境,視播州天上矣。 [翻譯]:   從台南府到這 裡,估是接觸酷暑走了二十幾天。兼程趕路走了整整四天,越過了總計九十六條大小溪流;至於那些深溝巨谷、峻坡陡崖,往下馳走彷彿要翻覆、向上行卻又彷彿走在削尖的陡坡上的地形,多到不可勝數。 往平原望去,無非茂草一片,長得高高的茂草壓覆在我們的頭頂,長的小的莽草也能遮蔽我們的肩膀,牛車奔馳在裡面,好像走在地裡頭,莽草的末梢割破了人的臉面與頸子,蚊蚋蒼蠅吸吮吾人的肌膚,好像饑鷹餓虎,撲打它們也趕不走。大太陽又曝曬人身,項背就像要被撕裂了,如此,已經窮盡了人世的勞瘁了。到了目的地以後,在草屋中,四壁本來應該有磚瓦的,卻全都用茅草蓋成,因此四面的風很容易就滲入裏面,睡覺的時候還能見到天空。青草長到了睡榻上,拔了又生。雨一到,室內彷彿一片洪流,一下過雨,木屐就浮到床榻上,這樣的情況有十天。蟬和蚯蚓鳴叫聲如笛,時常在床榻下叫得很激烈,台階前潮汐時刻都會來到。一走出戶外,長草遮到肩膀,古木糾結,難以形容其形狀;況且還有惡竹叢生在戶外,叫人看不到咫尺前的東西。還有在頸子上長了瘤的蝮蛇,在夜間的枕頭旁邊咯咯鳴叫,有時鼾聲好象牛叫,可以吞掉一隻鹿;小蛇還能追逐行人,快得像飛射的箭;屋子之外的區域,黃昏時就不敢再走出去。這裡的海風怒號,萬籟也跟著響應起來,於是森林溪谷都被震撼,房屋臥榻就要傾倒。還有半夜猴子的叫聲,好像鬼的哭聲,在一燈熒熒下,還要與罹患怪病的

[國文講座] 2017.12.07 新型國寫寫作策略-知性文章的書寫-2

接續上次的內容,想要作文拿分,除了想要題目要看仔細以外,也需要精闢的分析。

[國文講座] 2017.12.07 新型國寫寫作策略-知性文章的書寫-1

地點:台北市立中崙高中B1國際會議廳 內容擷取、改編自 景美女中 陳嘉美 講者之語